Saturday, June 04, 2011

[转贴] 哗众取宠的独自一人


六零年出生,二十多岁进娱乐圈,三十岁的时候终于开始接受一个事实。所以那一年有了黄子华的第一场栋笃笑,也是香港人的第一场。或者,那是一次正式的告别式,这个三十岁的男人,用尽了所有的努力,尝试了无数的方法,最终发现劝告他人接受自己远比劝告自己放弃自己要难得多。在“娱乐圈血肉史”出现之前,我相信他用过更多的表情对待这个娱乐圈,那一定精彩过那场个人秀。只是没有走到绝望的顶峰,谁并不会将人生演绎的如戏剧一般尽兴。栋笃笑的出现,或者应该说“娱乐圈血肉史”的出现,本身并非一个笑话,那是一个男人对于自己的告别式,是一个人放弃自己前给予自己最动听的说词,与其说自我解嘲,不如讲理由充分。你看,他不适合娱乐圈!花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停的对观众灌输,还不如说是在奉劝自己,大概说的多了才可以真的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事实。今天再去看,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发迹后去讲苦难史,谁人都是一个腔调,都是意外,都是契机,都是宿命......只是那年那日,那位三十岁一事无成的男人,爆发了所有的压抑去放弃自己时,谁又记得他的表情,谁又知道他的心情。

后来的事情,他有说过的。许冠文找到他,一起合作了“神算”。他当时一定乐疯了,以为从此好运一发不可收拾,以为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从头来过。是的,这个“弃商从哲”的男人有着他自己的不甘心,他被迫放弃掉的梦想在好多人的意外中顺风顺水,现在,是不是到了他去称王的时限?所有人都知道,“神算”的编剧是许冠文和黄子华,但是它的主演是许冠文和黎明。“神算”上档在92年,黄子华已经有了两部栋笃笑作品,他以为会消失于娱乐圈的90年已经过去了两年。我想,他是真的很希望做演员的,那些辛酸的笑容和刻薄的言语,一个人一个舞台,成功了又是怎样?或者,电影是他最初的美好,是无论如何都想继续的美梦,于是看他一部接着一部拍摄电影,主演的、客串的、路人的......他似乎也调侃过这段日子,有名的电影不记得他的出现,记住他的出现却忘了电影的名字。六年,只是一个数字吗?96年的时候,他入围“最佳男配角”提名,这是他和电影圣殿靠的最近的时候,却注定相忘于江湖。

港人都曾经害怕过九七的到来,都曾经迷茫着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我不是偏执的人,所以可以一边微笑一边流泪的去看“秋前算账”,在这个充满怀疑色彩的男人身长寻找自己遗失已久的WHY。那年黄子华37岁,在经历了太多失败和挫折后,他依然留在娱乐圈。没有人知道选择是否正确,只是我知道,那些凄惨都被他自己生吞进肚子,滋生出另一番景象。他大概是个晚熟的人,才会在40岁学会真正的娱乐精神。入错行也要行对路,既然嬉笑怒骂都是情感宣泄,不如笑了。他还是做他一个人的King,在属于他一个人的舞台上面,娱乐到极致。不敢说他快乐也不想说他痛苦,每个人都是脆弱的,随时会被外界力量搞到自己翻盘。你记得他的笑话也好,你懂得他的角色也罢,在黄子华的舞台上,一个人的肆意妄为,只为了成全一群人的娱乐现场,仅此而已。

一九九九年,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香港回归两年后一切如旧,张达明也进入了栋笃笑舞台,黄子华有了第一个电视剧男二号。仿佛一切都是拾下拾下(傻傻地)的默默度过。栋笃笑,十年,黄子华,三十九岁。他始终太靓仔,输给了表情更丰富的张达明。TVB的曾励珍(珍姐应该是说她吧)劝他放下心魔做张达明的配角,难道珍姐不知道,在黄子华报考TVB演员训练班却遭遇只有编剧训练班时,他已经放下心魔了。这个男人似乎和“一帆风顺”八字相冲,不然也不会在四十岁前被人劝放下心魔。这个世纪就这样结束了,不知道黄生怎样去看待自己这充满希望却一路坎坷的十年,只是他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在一点点希望的诱惑下,坚持了下来。

香港作家黄碧云为黄子华做过序,说他和她一样,始终战战兢兢怆怆惶惶的做人,只是她是愤世嫉俗的,而黄子华是自我解嘲的。那篇序写的极好,一个文笔阴冷的女子,却写地让人鼻酸。黄子华也会红起来,会在电影郁郁不得志的时候,让电视剧创收视奇迹。只是这个时候,他40岁了,读了太多的书,经历了太多的事,大概也看透了太多的道理。40岁!在娱乐圈各个位置上面晃过,终于有机会站到女主角的身边,而且,是部让港人都可以记住名字的电视剧。应该做怎样的表情呢?我不知道是自己多虑,还是那篇序文作祟,我总会怀疑黄子华的心情。如果四种颜色就可以勾画出这个世界(四色定律),一个人又需要几多?那一年都是“男亲女爱”的,是一个失意多年男人的美梦成真,他一定被现实吓到,然后习惯性的怀疑,就好像我们经常否定自己的喜悦。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像多年前一样乐观的估算前途。这是新的世纪了,港人已经看完了恐怖片,没有看到鬼,也早模糊了恐惧真正的样子。


2003年做“冇炭用”,2004年主持金像奖。那一年,董伯伯坐在台下第一排,他和董伯伯有短暂的互动,政客和艺人,他们终于有机会面对面聊天,都是一脸笑容,很黑色幽默。那一年,中央6台第一次转播金像奖,很多人听到了关于“钓鱼台”的言论,他做了那么多场栋笃笑都没有这一句话魅力无边,更黑色幽默。那一年,哥哥和梅姑的离开让金像奖看上去伤感无比,他却让台下所有演员尽情欢笑。开场把电影名字做成小段栋笃笑,赞到极致,只是无人提起,总觉得可惜。不过,无论因为什么,被他人记住,总是件很好的事情,他享受被人喜欢,享受被人期待,享受被人记牢。对了,这一年电视剧“栋笃神探”出街,让他继续在电视圈风光无限。男人啊,真的长得不帅没有钱财人又很贱也可以沏泡成茶,marvellous。

一个积极却悲观的人,大概也会被自己的坚持吓到,二十四岁入行,二十年做栋笃笑,他曾经以为自己绝望了,拉来一群陌生人宣布他要退出,现在,这些陌生人愿意出钱听他唠叨,激励他继续留在娱乐圈。他认真的说他怀疑他怀疑,但是他却比任何人都积极的应对着他的怀疑。从“儿童不宜”到之后“越大镬越快乐”(还有我不曾看过的“哗众取宠”),你忽然觉得他生活化许多,仿佛经历人生总总,最终回归人群,从20岁做到50岁,越来越自信。09年“绝代商骄”出街,连我同事也学会什么叫做“合理化烟雾”,我一直觉得电视剧好似慢一拍的栋笃笑,有那么一些不满意卡在喉咙说不出原因,但是总会在麦提爽身上看到黄子华的错觉 ---- 热闹的与人说笑,一个人的时候失眠,不能失去情感的真实,却惧怕着真实的情感,肆无忌惮的伤害,不计报酬的拯救......黄子华也是这样度过人生的吗?偶尔会嘲笑自己的敏感和神经质,我又凭借什么对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妄下定论?

二十年,栋笃笑开到内地,电视剧依然保持收视,电影还是年少的美梦,有些变了,有些保持原样。他还是自己的King,依然对他人心存怀疑,更加小心的做人,和善做明星,利嘴做艺人。习惯了有人高声喊“回水”和“除裤”,开始同意有人喊他“靓仔”,接受小女生一句一个“我钟意你”......既然说相声的郭德纲一帆风顺,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也都大红,黄子华的栋笃笑要点宠爱,又怎么会不可能?

转自:哗众取宠的独自一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