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4, 2015

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

Photo by Ken Chin

一直以来,我以为长大以后,出了社会成了家后,以前那个充满天真想法的我,会渐渐的现实化,慢慢的变成以前我眼中所不屑,瞧不起的大人。

虽然后来,我还真的是变成了我以前瞧不起的那种大人,路过看到乞丐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溢满着爱心的把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全部捐给他。

在挤捷运的时候,也不会惊异的让座给他人(伤残人士,孕妇,老人例外)。

而眼中,除了努力赚钱养家,供车供房供小孩外,对其他事物的关心,也没以前那么热忱。

每天所关心的都是国家政治,也少了关心其他有趣的事物。

然后,再成为嘴炮高手,每天只会在心里,在社交媒体里,对着那些社会的不公,政治的看不过眼胡乱开炮,但是如果要真的身体力行,且只会诸多借口的推搪。

可是,从最近的行为,我却发现原来我还是以前的那个我。

就例如,我看到外劳辛苦工作,就会想到很远,他们远在他方的故乡,一家人等着他的收入来糊口,而他远在他乡,朋友没几个,语言有可能不通,又可能被本地人欺负等等,看了会一阵心酸。

甚至有时候在菜市场看到他们在买菜回家想煮点东西吃,却因为价钱问题,想省而买不下手的时候,都会有股冲动想帮他们付款,好让他们有个丰富点的晚餐吃,虽然我到现在还不曾这样做过。

然后,又例如公路上有汽车抛锚了,如果不是在赶时间的话,我都会想要停下车来帮忙,只是时下太多的案例是犯罪分子的设局而让我有所顾虑,但是很多时候,时候我还是会过意不去好一下子。

还有很多很多的时候,我的所作所想,事后回想,原来我还是那么的天真的认为这世上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好人,虽然到现在,我还是会这样的认为。

所以,原来,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

2015-08-14




Wednesday, August 05, 2015

等巴士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等巴士的感觉。

但是,想了下,原来我只是喜欢坐在巴士上,欣赏沿途人,事,物的那感觉,而不是在月台等巴士那无聊的感觉。

当然,最近多了不少坐巴士的机会,这种感觉还真的不错。

一个人坐在巴士上,对周遭不认识的其他乘客,也省了那两三句的寒暄。

一路上塞车,却不是你在驾驶,身为乘客固然落得一身轻松。

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醒着的时候,就看看周围,让忙碌的生活,放下脚步,也未尝不是件坏事。

累了的话就闭上眼睛,休息。

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巴士也差不多到站,车上的乘客也比出发的时候少了不少,那一股冷清清的冰凉感油然而生。

巴士到站,一步下巴士,仿佛又回到了那庸俗的社会,而我继续当个庸俗的我。

2015-08-05

Monday, August 03, 2015

关于《音乐。爱情。故事》


关于《音乐。爱情。故事》这一些分类,记得其实很早以前好像有分享过了。

那时是在学院求学时期,电台有个节目叫做《音乐探险家》,是由马来西亚音乐人陈颖见主持的,一听之下,原来节目可以这样做的,以音乐来结合出不同的故事,虽然电视以前好像就有了,但是才疏学浅的我,倒是在电台上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节目。

而且就我个人而言,在那时候,甚至十多年后的现在,我还是觉得为什么还是没有一个电台的音乐节目可以媲美《音乐探险家》呢?

可惜的是,后来只做了一季,就停了,还以为会有第二季的归来,且迟迟没能等到。

所以我就想说,那为什么不自己以文笔写出来呢,虽然音乐知识不深,但是应该也可以吧。

所以《音乐。爱情。故事》就这样诞生了,灵感就是取于《音乐探险家》。

庆幸的是,音乐探险家这个网站竟然还存在,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音乐探险家》

看了我那个站的日期,那竟然是2016年的事情了,这样也就将快十年了,庆幸自己还记得这个节目。

而《音乐。爱情。故事》也在停写了几年后,即将再次登场。

-音乐探险家-
2015-08-03

Tuesday, July 28, 2015

那些我所未完成了


几天前,闲来无事,就重新看回了以前我在这里所写下的blog,然后惊然发现,原来以前的我,竟然可以写那么多的东西,要不是惰性使然,现在的我应该已经是一个大作家了。

也曾经尝试写过几个故事,原来我也那么厉害写故事,有兴趣可以按以下的连接看看。

床头小故事

但是,这些故事其实也没写完,原本打算慢慢连载,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然后,也随便翻了下,发现draft里竟然还有这些还没写完的东西从08年开始到12年,竟然还有5篇东西原本打算要写,但是也是不了了之。

接下来的任务,希望可以突然那一天被雷一劈,或是被什么昆虫一咬,然后全身灵感涌现,那时候,再来把这些写完吧。

-未完成-
2015-07-28

Thursday, July 23, 2015

买书就如寻宝


喜欢逛书局,因为喜欢书局里那一股跟人觉得很有气质的书香味。

自认不是什么才子之类的,所阅读的书本比起很多人,相对的也应该是少很多。

而我也不会为自己规定一年一定要读完多少本书的目标,因为我懂我自己的惰性。

但是我就是喜欢买书。

以前,生活负担没那么重的时候,往往以逛书局就可以三四本书出来。

但是后来,慢慢的变成逛了几次都没敢把想要的书买下来,只能站在书架前,慢慢的欣赏这些书的美妙姿态。

我买书有一个缺点,就是很少回去看内容。
通常都只是看书名,作者,有时候甚至简介都没看就买了下来。

所以想骗我的钱很简单,只要你把书名写的很吸引我,那就80%可以让我有那股冲动买下来。

最近买了一本书,彭浩翔的《有關我在裝作正常人方面的嘗試:經典彭浩翔》,这是一本散文,是还没看完,看完了再看看到时有没有心情分享。

而会买这本书,当然是因为作者是彭浩翔,这位所谓的香港鬼才导演。
认识他是从他的电影,他的电影不算大众,但是却往往都能给到我惊喜。

其次,又是因为书名,看到这样特别的书名,那能不心动呢。

所以我说,很多时候我买书就好象寻宝,也不懂买的是什么书,但是却很意外的,往往买到的都是宝物,而这些更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能不佩服我的眼光啊。

如我所说,买书如寻宝,是因为,试想想,你辛辛苦苦找到了宝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宝物,哪一种心情你自然可以理解。
而如果,你打开一看,里面是垃圾,肯定的,心情也会马上变成大便。

另外,那天看到的另一本很吸引我的书是张艾嘉的《輕描淡寫》。好像也是一本散文集。
在挣扎于这两本之间下,最后决定买了彭浩翔的这本。
张艾嘉,只能等下次了。

之前写到,有个梦想就是买东西时可以不用想那么多就买了,当然这些东西里也包括了书本啊,而这个梦想,离我还远着呢。

-书-
2015-07-23



Wednesday, July 22, 2015

这一次我可以坚持多久?


亏为了三年,重新回到手子在键盘上跳舞的感觉,还真的是不错

以前,写东西是还在求学时期,每每一到晚上,灵感涌现,就有一大堆东西写,而且也很享受

但是,在踏入社会后,工作的繁忙,加上自己的惰性,让自己有一篇没一篇的,慢慢的就不再更新部落格

不知为何,最近又开始想写写东西,不管是关于自己,社会,兴趣,只要是想到东西写的时候,就会一直更新这里

很多时候,对自己觉得没灵感,不懂要写些什么,这些都好像是借口

因为不管看了很多写作人的作品,还是专业人士的意见,又或者是回到小学时期老师教导的,好像都是说你只管写,内容慢慢的就会出现了

而我也发现,我很喜欢这样子来写,然后有时候想到一些东西,就先加下去,写好后再来整修,而这样的效果好像也不坏

但是,我本身就有一个缺点,有时候写到一半想到新东西加进去时,又会把前面要写的东西忘了,所以又有很多时候,po了过后,才发现少了些要表达的东西

不管怎样,希望这次的我,可以坚持再久一些,我也希望可以一直写一直写,因为不知何时开始有了个想法,也许有一天,有人可以看到我写的东西,帮我集结成书,那时候我也变成了一个作家了。(噗!)

-写-
2015-07-22




Monday, July 20, 2015

女也Herstory with Mayday


印象中,五月天的全新专辑,应该就是《2012》吧,这张专辑应该是在2011年出的

可幸的是,在他们的巡回演唱会,竟然可以现场live看他们的演出,算是个人list里的必看演唱会之一。如果你问我还有那些演唱会是在我的list里的话,那我下一次再写吧,毕竟这一次我要写标题上的这一仗专辑

等了将近四年(不要算上精选辑),现在他们竟然以这种形式出专辑,虽然不算是新专辑,而且形式上也更像是精选辑,但是也算是给我一种惊喜吧。

十组女声,十首五月天的歌,以女歌手自己的想法来改编,以全新的法式来呈现着十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歌曲。

而且从电台上听来的是,从选歌,到编曲,五月天都没有干涉,让女歌手们自由发挥。

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都是如此动听

其中的几首也让我觉得哎哟,不错哦(ps.怎么变成周杰伦的专辑了)。

个人还蛮推荐的就有以下
曲婉婷 - 生命有一种绝对
林忆莲 - 盛夏光年
徐佳莹 - 突然好想你
家家 -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艾怡良 - 如烟

写写下,竟然都有五首了,都占了专辑里的一半了 =.=''

好吧,那就选一首我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徐佳莹的《突然好想你》

只能说,五月天有太多的经典了,这也造就了太多的遗珠。

十首,真的不够啊,下次可不可以更多,但是有没有下一次也不知道了,毕竟第一次是新鲜,同一手段玩多了,就会变成没创意,呵呵

最后,以下是在博客来转过来的介绍,跟大家分享:

林憶蓮、黃韻玲、S.H.E、梁靜茹、曲婉婷、家家、徐佳瑩、鄧紫祺、艾怡良、魏如萱
10大天后自選,10首女也的五月天。
華語樂壇10大夢幻女神,各自各精彩獻聲致愛五月天神曲。
五月天感動致謝:「活出這些歌曲的新生命!」
今年是亞洲天團五月天出道的第16年,總是不按牌理出牌顛覆想像的他們,這次又帶來強大企劃概念的專輯「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 這張專輯收錄的十首歌全都是五月天16年來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經典,光是曲目已經超強大,更特別的是,十首歌分別找來全亞洲華語樂壇 各自各精彩各佔一席之地的十組女歌手,包括天后林憶蓮/梁靜茹、女子天團 S.H.E、跨世代創作才女黃韻玲/徐佳瑩/魏如萱、靈魂歌姬家 家、台港中新生代鐵肺唱將艾怡良/鄧紫祺/曲婉婷,展開一個夢幻名單顛覆改編演唱十首五月天的經典。
五月天說,以前都是他們五個臭男生在唱,這次特別找了十組女聲重生復活這些歌,他們開放自由選歌,沒有提供任何意見,沒有限制她們怎麼唱,唯一的限制是「女的、強的、超會唱的」。希望歌迷可以從這張特別企劃的專輯,發覺另一種「雌雄同體」的聽覺樂趣。
五月天表示,每一首五月天的歌,當初他們只是把它創造出來,但真正把歌曲生命活出來的、在自己生命中找到這些歌曲共鳴的,是聽到這些 的許許多多的人!謝謝包括這次來力挺這張專輯女歌手,和其他不管是小女孩,中女孩,和熟女孩,謝謝妳們活出這些歌曲的生命。
林憶蓮:「五月天是代表理想、正能量、溫暖的標籤。」
黃韻玲:「五月天的歌,從我到我兒子都愛!謝謝留博愛座給我。」
S.H.E:「因為愛與友情,五月天音樂呈現自然會感動人。」
梁靜茹:「五月天每個人都是企劃,他們都太了解自己。」
曲婉婷:「五月天是華人青年文化代言人。」
家家:「五月天每個人的心是一起的,心在一起自然會發光。」
徐佳瑩:「五月天的歌最大魅力在於,每個人都可以唱出自己的版本。」
艾怡良:「五月天是地球上的五位彼得潘。」
魏如萱:「迷幻性感般讚揚愛情。」
 
博客来: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 










Wednesday, July 15, 2015

你是在生活着,还是在生存着


隔了两天,再更新,会不会太快了点?

但是,至少不是个了两年那么久。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觉得,小时候的那些对生活的憧憬,美好的理想,其实都在年纪大了之后,随着社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慢慢的离我们远去。

虽说,你可以说这只是借口,外面还是有大把人在抱着自己的理想在过生活。

但是,这些大把人,会不会其实是在广大的社会里的少数人。

人有理想的活着,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你的理想没办法为你带来温饱的三餐,没办法为你供房供车,没办法给你的孩子供书教学,为了生存,那你还会死抱着你那所谓崇高的梦想理想吗?

当然,也不是说为了生活就需要苟延殘喘的抛弃梦想。

而我呢,虽说那时候的我想过着的生活是说希望在想买某些不是很贵的东西的时候,可以不需要考虑我的经济状况,就可以很豪气的买下来。

整20年过去了,现在的我还没能这样的过着生活,说起来确实是有点那个什么吧。

但是想想下,现在的我上班下班后,至少还有一点点时间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打打电玩,看看美剧,下下小厨,那至少是比很多人好很多。

胸无大志的我,也许就只能这样的活着,平凡无奇活着,但至少我乐得悠哉。

-----------------------------

在电台听到了一段大致上是这样的一段:

话说某某的母亲过世了,他去了政府部门办理文件,只是花了大概五分钟。

他想带出的是,一个人或是很多人,在世上活着了几十年,多么的努力去证明他的存在,但是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证明他的逝去。

所以说,其实神马都是浮云。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在执著些什么,你也不可能带走,留下的,可能也只有你的名字,人们可能会记得你,也可能会不知道你是谁,就像五月天的歌词

以你為名的小說 會是枯燥 或是雋永







Monday, July 13, 2015


到底是个了多久?
看回上一篇,竟然是2013年的一月

这两年半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也要来学学《海贼王》的那空白的一百年吗?

而我也来自己版本的空白的两年

这空白的两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那应该是另一个故事了,等下一次心血来潮再细细道来

而这一篇呢,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看了近期的国际新闻,还有国内新闻,才有感而发

近期的新闻,真的说不上有什么好事可言

从国际间的希腊危机,中东的战乱,再到我们自己国家的各种丑闻,我此时心里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了(当然不是只有这些,如果你有留意新闻的话)

虽然世界本来就是那么的乱,每一年都是这样,年年难过,年年过,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听所闻,难免会在心里有一套自己的分析

当然,我也不是什么厉害的人,很多时候,也只能从不同的评论,观点,来看看各界的看法,再以自己的看法分析来看整件事情

----------------------------------------

不懂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于自己所心爱的国家,开始的,慢慢的,觉得怎么越来越不可靠了,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

从上到下,都处于一片混乱当中,从我那些看得懂的,又或者是到那些我所看不懂的,我都觉得很乱。

当然我不是一杆竹子打翻整艘船,因为至少在很多地方,至少我在我的乡下看到的,还是一片和谐。

----------------------------------------

当然,那么多的负面新闻,当然还是有一些正面的,我的曼联竟然在短短几天内,连续签下Schneiderlin跟小猪(不好意思的说声,对不起啦,懒惰google他的全名,因为我也很难拼出来),加上之前的Depay,希望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好消息吧。

就有如之前网上看到不懂事真实还是假的,

Paddy Crerand on MUTV: "In the next few days you will see why United are the biggest club in the world, Ed's in crazy mode." ‪#‎MUFC‬
这一季,应该更有看头了。

----------------------------------------

当然,在你看完了这一篇后,你可能会觉得很乱,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很乱,因为其实我自己也不懂我在写什么。

- 冒着生命危险于上班时间,笔 -
2015-7-13



Wednesday, January 23, 2013

梁文道‧我的大學

看到了梁文道得这么一篇文章,不禁想转发跟大家分享

小學、初中、大學,我一直在做自己愛做的事情,比如上大學,我喜歡念哲學,於是我去念了。念了哲學後,有些老師的課我覺得很煩,我就不上了,我專門上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課,甚至上他們的課我都很任性。我記得那時候,有一年,有個大學老師,他主要教德國的語言哲學。那時,每上完一節課要交篇文章。到了要交文章的時候,我跟老師說:“老師,我真的很喜歡這門課,我也想到了一個題目,很想把它完成,但是我估計這個學期是交不了的。因為,我覺得要把它寫好,必須再花長一點時間,我勉強按照時限交功課,交出來反正也不會有好效果,所以這一學期的功課我就不交了,我寫完之後再給你看,你能到時候給我評語嗎?"老師很爽快地答應了。於是,我那門課基本上得了不及格,沒有分數,因為我沒交功課。但是,一年之後我寫了篇論文給老師。老師說:“沒想到你還真守信用,好,我就看一看。"他給了我一個評語,給了我最高的分數A。當然,那個分數已經沒有用了,因為那門課我已經完蛋了。
那時候,我的好幾門課都是這樣,但是我覺得那不重要,最後成績好不好對我來講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我覺得自己有沒有做自己高興的事,難得的是老師們對我那麼寬容。
我在哲學系有好幾個志同道合者,都是不大愛上課的朋友。各自到圖書館去讀書,直到圖書館閉館,回到宿舍再讀。讀到差不多一兩點的時候,大家開始辯論,談今天讀了甚麼。有一次我在學校走著,一個學長走過來,忽然抓住我,沒頭沒腦地問一句:“梁文道!維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裡第幾段說這樣的一句話,是甚麼意思?"然後我說:“哎呦,我沒想過。"“白痴啊你是!回去好好想想!"我就回去好好想想,要不然下一回又碰到他,他又問我,那就丟臉了。
我講這些,不是因為我們過去多離譜,或者這是多麼值得羨慕的事,而是講講這種甚麼都沒想、很沒有為自己前途打算、很沒有志氣的狀態。它很揮霍,但是我從來不後悔,因為我總覺得,一個人一輩子中並沒有太多時間是可以讓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大部份時間都不是為自己而活,是為了別人給我們的要求而活。舉個例子,很多香港小孩從小學學鋼琴,是為了升學。據說升好中學好大學,人家要看你會幾門樂器,香港幾乎每一家的小孩都彈鋼琴。但是,每次我在香港聽一些很出色的鋼琴家獨奏會的時候,現場都坐不滿。那些人上哪兒去了?很多彈鋼琴的小孩,他們跟父母是這麼對話的。他說:“我再也不要彈了!我恨透鋼琴了!"爸爸媽媽就會說:“放心,你只要考到八級,你這輩子都不用彈了。"
你彈鋼琴的最終目的是以後都不用再彈,有這種學習嗎?這是種比喻,但是我覺得今天大部份人對學習的態度,事實上是這樣的。我今天這麼苦學,就是為了以後永遠都不用再學了。這是為甚麼?這是因為我們都太嚴密地幫所有人規劃好你要做甚麼,完全忽略掉自發的興趣的部份。我認識一些歐洲的朋友,他們也學鋼琴,不是為了考試,只是為了好玩。反觀我所認識的我們很多人,從小到大逼著孩子學很多東西,不是為了學的本身,而是為學了之後你能得到些甚麼,比如說一張證書。
我想說,年輕的階段,我們不用讓自己陷入很多的必然性裡面,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自由。我們今天太早把必然性加到所有正在受教育的年輕人當中了,更有趣的是,現在這些必然性,不一定是社會、家長施加在他們身上的,而是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做的一些事。我想教育,其中很重要的目的,恰恰就是讓我們反省,這個世界上是不是真有這麼多,必該如此、必然如此的事。(星洲日報/言路‧作者:梁文道‧香港牛棚書院院長)

想说,回想起来,我的小时后,有些事情,是被规划好了,但是还是有些事情,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真是太好了 。